本文共 102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
自从2017年9月4日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币发行)被明令禁止以来,很多打着区块链名义的项目都少了一个赚快钱的方法。期间曾经引领一时风云的FT短暂推出的所谓“币改”,结果第一个试验品QOS从第一天就开始跌停,直到8月17日停牌时已经跌去80%,真是割得一手好韭菜。
近期随着比特币一路跌破4000美元,市场更是一片悲观情绪。但是善于借区块链名义进行炒作的项目从来不肯安歇。自从今年3月孟岩元道等人提出的Token(通证)概念之后,催生了一大批利用通证进行概念炒作的区块链项目。
所谓Token(通证)经济鼓励大家把诸如积分,房产,合同,证书等现实世界的资产进行Token化,进而完成上链的过程。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但理想总是很丰满而现实总是很骨感。所谓的token和上链会带来与现实世界的割裂,上链的资产并不能有效代表现实中的真实资产。所谓上链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梦想,解决不了链上链下的关联,区块链上链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几个概念炒作失败之后,STO(Security Token Offer,证券型通证发行)又被炒作了起来。从实际效果来看,STO和传统的普通证券没有根本的区别,不过是包装上通证和区块链的概念。项目方实际上也开始利用STO的名义进行收割韭菜,普通人花了真金白银不过买来一堆Token(通证),没有人对通证发行方进行监督。从本质上来说,这也不过是ICO的一个变种。不管是买“币”还是买“通证”,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不过都是收割韭菜的一种方式。
而在今天(12月4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在该提示中明确指出,“近期,仍有部分机构或个人以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化代币发行)名义继续从事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相关活动。”“在此,我们郑重提醒本市各相关机构和个人: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立即停止关于STO的各类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活动。涉嫌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将会受到驱离、关闭网站平台及移动APP、吊销营业执照等严厉惩处。
风险提示可以说给了很多依然保持着赚快钱的区块链发行方当头一棒。区块链本质是一种技术,不能也不该被用来以各种名义进行圈钱。区块链不会成为护身符,区块链领域也不会成为法外之地。
转载地址:http://ojtpo.baihongyu.com/